虽然南海诸岛在广袤的海洋中似乎是“沧海一粟”,但其在国家领海主权、海洋资源开发等层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仲裁案”一经宣判,引起国际舆论哗然。这场由美日菲等国导演的闹剧不仅无视历史事实和法理逻辑,更是毫无常识地将太平岛定义为“礁石”,可谓别有用心。
众所周知,太平岛是南海面积最大的岛屿,拥有淡水资源并覆有良好的土壤和植被。对“岛”和“礁”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岛屿上有自然土壤和植被分布(即便只是数量极少的土壤和零星的草),而没有土壤植被的则归为“礁”。我国土壤学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对太平岛进行了土壤调查并绘制出太平岛土壤图。放下诸多政治因素,或许土壤才是“岛”“礁”之争更好的仲裁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岛上的土壤可谓“寸土寸金”。
综观上述考察,从20世纪陆发熹、席连之开始,我国几代土壤学家分别于抗战胜利后、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后、1988年中越海战后以及目前急需对南海诸岛开展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具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体现了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国防意识和卫国情怀。
如果我们在建设海岛、保卫海岛的同时,保持南海诸岛上以土壤为纽带的生态系统,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个岛屿都打造成像一艘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一样,守卫我们的南海,在建设生态系统的同时保卫国防和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sit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