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发表了对内太阳系多件天体的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为地月系统的起源提供了新见解。钙是一种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因此可以提供形成太阳系内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材料的线索。
太阳系内的各天体中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可以被用来研究陨石和岩质行星的关系。该研究方法通常默认同位素差异反映了天体离原行星盘中心的距离。因此,考虑到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相似度,该猜想很难与地月系统形成的标准模型(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原始地球)调和。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Martin Schiller及同事分析了来自陨石母体、灶神星、火星和地球样本的钙同位素组成。作者发现,钙同位素比例与母体小行星和行星的质量相关,提供了一个对它们的吸积时间尺度的替代。他们推断,该关联源自于原行星盘的岩质星球形成区域里大量钙同位素成分的缓慢、平稳的演化,反映了原始的外太阳系物质进入经过热处理的原行星盘内空间,它与原太阳吸积物质相关。他们还总结,地球和月球高度相似的钙同位素组成意味着,形成月球的冲击发生时的原行星,是在原行星盘生命即将结束时形成的。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sit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