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发展,它对传统航天的模式、成本、创新方法等提出了很大的挑战。”19日在长沙举行的WGDC2021第十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之商业航天2025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在发表视频演讲实如是说。
“原来航天都非常神秘,主要靠政府主导来开展,现在兴起的商业模式,可能除了政府以外,更以市场资源为主,也不排斥部分政府的资源。”王建宇说,商业航天的出发点就是要获取商业利润,但传统航天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特点还是得到保留,更添加了经济性、市场性和约束性。
“传统航天和商业航天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产品的研发周期。我们传统的航天一般来说都是循序渐进,周期比较长,要经过预演去验证,到背景型号,主要是验证关键技术和系统演示,进入型号以后,就是模样、初样、正样。”王建宇介绍,商业航天就不要这么长的周期,基本的方法是寻找成熟技术快速移植。
他举例称,天仪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到2019年底完成发射约20颗小卫星;还有银河航天2018年4月投入运营,2019年第一颗卫星也发射运行了。
王建宇表示,航天是高成本的行业,但商业航天对传统航天在成本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商业航天起来以后,如果能引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本会大大的下降;同时由于集成电路质量越来越好,很多地方就能替代以前专用元器件,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王建宇还认为,从风险角度来看,进入商业航天的风险较大。“首先是资源导向和用户的风险,很多民营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钱都蜂拥进入商业航天模式里面去,产生很多重复的投资,投资的效率和产出难以预料。还有因为航天产品的高技术和特殊性,既要低成本、短周期,又要高可靠,因此产品的质量风险较高。”
“商业航天里面还有很多的想象,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变成现实,比如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测、太空基地建设,是商业航天未来的一个盼望。”王建宇说。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sit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